一位不具名的alpha

三国史料快速阅读记录(世界构建篇 一)

马克

wagtail:

入三国坑的时间不算长,想想大概今年是第四个年头。入坑主要是打游戏打的,不过在看了些三国志后发现历史本身比演义和各种游戏还有意思。但我至今没有好好学习三国历史,只是零零碎碎看了些史料,而且过不久就忘掉了。前两天SS分享了一大堆整理得很好的三国史料,于是我兴致勃勃地下载了全部,打算挑着看看。


 


为了有朝一日也可以写文出本子(并不!)我打算认真从基础开始,补一补我可悲的历史知识。以后在这里进行笔记的连载。更新不定,平均下来预测双周更,因为还要更别的嘛。如果学习上的事忙起来了,可能会很久都不更。


 


我觉得对我而言,在阅读可歌可泣的人物传记之前,有必要先进行‘世界的构建’,即了解三国时代大体的社会图景。所以第一篇定为世界构建篇。第一更选择了陶元珍所著的《三国食货志》,选择这本作为开端的原因很简单:它很短!只有40页!所以一晚上就能扫完!咳咳。


 


这本书从大略上做了对魏蜀吴的以下几方面的考察(基本仅限曹刘孙三大主要势力,篇幅所限):户口,劳动(更确切的说,主要是劳动者),土地,农业,货币与物价,交通与都市,工商业,人民生活和国家财政(前者包括衣食住和婚葬,后者分收入和支出)。行文非常的简略,简略到如果把里面的史料依据都删了我觉得可能这本书只剩下不到10页。整本给人隔靴搔痒的不满感,有很多地方我觉得不够详细,史料依据的选择上感受不到系统性,也没有什么深入的分析,但确实是寥寥几笔让人有了一个大略的印象。毕竟这本‘书’其实是个‘毕业论文’嘛,不能和那些花了很多年写出来的专著相比。所以对于考据狂们,我不推荐这本书。但对于像我这样目前想要快速入门的同学,这本书值得一看!


 


以下放出对这本书内容的highlight,偶尔会出现我的吐槽。看完后对这本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私信伸手。


1. 作者的时间线分段:


189-220 三国初期,220-263 三国本期(鼎立期),263-280三国末期


189年为献帝(刘协)即位之年,即中平六年,220年为魏文帝(草皮)受禅之年,即黄初元年,263年为魏元帝(亡国皇帝曹奂)灭蜀之年,即景元四年,280为晋(晋武帝司马炎)平吴之年即太康元年。


 


2. 魏蜀吴户口土地军事等基本概况:


从157年到280年,整体上而言人口锐减。在录户数从一千万左右降至250万左右,人口从5600万左右降至1600万左右。户口人口的锐减主要发生在前三国时期和三国初期,到三国本期的时候大乱略定,户数稍有增加,而到三国末期户口大增(但相比157年还是少太多)。


 


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是打仗中的死伤(记载中动辄就屠个几万人,听起来像虚数,但还是很要命),饥荒的影响(人相啖的记载多次出现)以及疾疫导致的死亡(记载较模糊,只有‘死者必甚众’这样的记叙)。


 


相比之下,曹老板所在的北方在三国前期动荡更激烈,因此人口减耗得最多,而孙家所在的南方人口损耗少。蜀地和东北公孙瓒原来的地盘也是减耗低的地带。至景元四年(灭蜀之年),统计上蜀吴的户数和与魏的户数大略相等(去查一下历史地图会发现魏的版图是比蜀吴加起来大一些的,但也不至于大很多,既然说了北方人口锐减,南方减少得少,但最后的结论是户口均密度差不太多,那么要么是北方原本户口均密度就大于南方,要么就是曹老板治下北方户口还是有所回复的。我没有考据,以后可能看得多了会知道)。


 


北部冀州(原来袁绍的地盘)户数最多,蜀领蜀郡户数最多,吴领丹阳郡户数最多。(我本科宿舍楼就叫丹阳www)


 


土地上整体而言,垦地面积也比汉要少了很多,与户口相同,也是北方垦地减少得多,南方减少得少。北部垦地最多的仍然是冀州。曹老板一方努力开垦,在魏的经营下顷亩渐增。然而北方人少,土地供过于求,魏灭蜀,晋灭吴后都实行了奖励南方人到北方来的政策。(多说一句,书中提到了北方人口锐减不全是死光了,而是在兵荒马乱的情势下有很多人跑到了南方)


 


曹老板打土豪分田地。依照著名的“不患贫,患不均”,魏大大打击了地主豪强。一些地分给了小民,无主之地全都充公。充公的地交给了农民去耕作,收成四六或五五分。如果农民用政府发放的牛耕地,就要收成六分上交组织,用自己的牛就可以留一半收获。说到这个牛,北方很缺牛,因为饥荒没饭吃人都相食了哪有牛,有了牛还要有军事上的用途,所以牛很金贵!


 


魏的屯田事业也是三国中最发达的。除了募民垦地外,魏还在治下各地设置农官(就是典农XX)。诸典农与郡县长官不相统属,隶属于大司农。屯田最著名的人是邓艾,打三国杀的应该都知道。到了晋,典农官就被取消了,原来的典农官都变成了太守一类的,不过他们所领田地还是没有被荒废。


 


吴和魏的选择不太一样,他们非但不打土豪,还和豪强交好。吴的屯田业也是红红火火的,于诸郡县间置农官(也称典农XX),虽然不及魏。二谋家有好果园。橘子种的不错。后期,南方的商业比北方好,商业的发展使南方的垦地还略微有所减少。


 


蜀呢,蜀大体上也没有像魏一样把土地都收到自己手里,而且蜀几乎不屯田。虽然也有督农官,但仅设于汉中一郡。诸葛亮在担心兵粮不够的时候,也会有让军士杂耕渭滨的策略,但只是一时的。为什么蜀不屯田呢?书里说大体是成都那片是天府之国,没这个必要。


 


这本书里有关军事的部分很少,这里只有三方将士数的总结。魏之将士极盛时不下六七十万,蜀之将士极盛时不下数十万,灭亡时犹有十万两千,吴之将士极盛时不下三十万,灭亡时有二十三万。


 


3. 三国时期人民的身份:


主要是原书里劳动力一部分里讲的。将士除屯田兵外,皆为“不生产分子”,他们的主业是打仗。其中的‘士’在这里指的是“世为兵者”的人们,士的家庭称士家,士之子称曰士息,士之女称士女,必嫁士家。


 


官吏也是不生产分子,魏的官吏数和蜀,吴比较多但大体不差太多。


 


妃嫔伎妾也是不生产分子,三国后期‘皇上们’后宫比较多。


 


生产分子分为奴,客,和平民。虽然汉光武帝下诏解放奴婢禁止人口贩卖,但三国时期人贩子很活跃。战俘也常常被变为奴隶。“客”和战国时期的门客应该有相似之处,但三国时期客的地位很低。客算是有月薪的奴。平民嘛,就是终岁劳苦的广大老百姓啦。




4. 生活:


吃什么:米,麦,大豆。吃大豆的更穷。荒乱之际可以吃枣,桑葚,蒲嬴(你猜这是什么,这是蜗牛和田螺一类的东西),野菜(想起之前查救荒本草里面有一种叫‘小虫儿卧草’的野菜www),蓬实。很穷的人吃糠饭。官吏简朴的食酱酻(豆瓣酱,甜面酱一类的)。喝的是酒,浆(冷水),汤(热水)。三国时期饮酒之风盛行,二谋子就很喜欢喝酒。曹老板曾下过禁酒令,被孔融嘲讽了。蜀国人喝茶,以茶代酒听起来不错。江东也有喝茶的,但北方人不喝茶,茶是一种食品(对……比如有茶粥)。


 


穿什么:丝,麻,葛,绵,裘。其中裘不如绵贵。冬天穿裘不穿绵是清俭的表现。蜀国丝织业非常发达,蜀锦是名产。蜀国生产锦,绮,彩,绢等等。魏的丝织业也不错,但不如蜀好。主要著名产品有缣、總、绡、繐、罗、纨、绮、縠(别问我都是什么,还没查)。意外的是,如今我浙(咳咳)以丝绸闻名,吴国在那个时候却是丝织业最不发达的,以至于曹丕都嘲笑了江东的衣服。江东麻织业,葛织业发达。吴人日常就穿这些。


 


如何交通:三国时运渠始兴,但运渠主要供军事输送。交通工具主要是舟车,蜀国有他们独特的木牛流马(失传了哦)。海上交通颇为发达,吴国和罗马(罗马帝国)有通信。魏与倭人(日本)有交情。魏在陆路上与西域贸易往来也很通畅。


 


货币与物价:汉的时候用铜钱“五铢”。铜钱是外圆内方内外有郭,重量五铢。后来一乱,董卓一折腾,五铢被废了。而且货币严重贬值。曹老板先是恢复了五铢的使用,后来也废过,又重新启用,折腾了几次。其间有干脆不用货币,直接用谷帛交易的时候(黄初二年起)。备备铸了“直百五铢”,是一种大体重八铸,形状和五铢差不多的铜钱,一个值一百个五铢。吴国更是惊人,铸有一当五百和一当一千的大钱“大泉五百”和“大泉当千”。可见五铢的贬值程度。三国时代整体上反而是非金属货币更为流通,尤其是绢。所以你要是想写三国背景的文(谁要写啊?),可以设计抱着绢布去换东西的场景。(橘子的收益都是以绢匹为单位计的)


 


婚姻葬丧:一切从简。曹老板说了,死了人挖坑埋,连立碑都不让。


 


整体而言,南方人生活比北方人奢侈一些,和民风无关,主要是南方受灾没那么严重。




5. 政府财政相关与城市繁荣度:


先说城市。北方大都市洛阳,长安均失旧观,虽然在大乱过后逐渐恢复繁荣,但远不可与旧时同日而语。成都却是和往昔一样繁华。北方新兴的大都市是邺,原先是袁绍的,是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四州的中心城市,后来曹老板赢了袁绍,邺就成为了魏事实上的首都(名义上许都才是首都)。而南方新兴的都城是秣陵,后来变成了建业。其次是鄂(武昌)。孙家在这两个城市间迁都来回了几次。去看左思写的三都赋,作者说蜀都写的是成都,魏都写的是邺,吴都写的是建业。


 


政府的收入:


魏国:田租,户调(每户征绵绢),关税,罚金,官营业务收入(如屯田收入,盐铁收入,胡粉收入。魏国的盐是‘池盐’和‘海盐’,蜀国是‘井盐’,吴国是‘海盐’。盐是官方专卖,但不是专制。魏蜀舍友典冶铸是官,吴国没有,山越往往自铸甲兵)。


吴国:田租,关税,限米,算缗(商人缴税。由此也可见吴国商业较魏蜀发达),交州广州的珍玩(名珠,香药,象牙,犀角,玳瑁,珊瑚,琉璃,鹦鹉,翡翠,孔雀等等等等,不仅仅是吴主自己的享乐,更多的是与北方互市换取军马布匹的商品)。


蜀国:田租,盐铁,南中夷贡。


 


政府支出:


魏国:官俸,军粮,赏赐,赈恤,复除(就是免除赋税)。


吴国:官俸,军粮,赏赐,赈恤,贷除(和复除差不多)。


蜀国:官俸,军粮,赏赐。


 


除上述外,三国后期君王的大兴土木消耗众多。所以说啊,以骄奢淫逸为耻啊。


 


 


大体就是这样了。有细节上的问题可以看原文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擦,输入法不听话,花了比我想象的时间多将近一倍的时间。于是又夜里3点了。我为什么不管做什么都会熬到这个点啊!!

评论

热度(154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